摘要:2022年12月31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在線上組織召開了由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的“大跨徑提籃式鋼管混凝土拱橋關鍵施工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會議采取線上線下視頻會議的方式進行。
2022年12月31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在線上組織召開了由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的“大跨徑提籃式鋼管混凝土拱橋關鍵施工技術”科技成果評價會。會議采取線上線下視頻會議的方式進行。
評價委員會嚴格按照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行業科技成果評價管理辦法及程序進行。 視頻會議合影 評價會邀請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凡超擔任主任委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鋼結構橋梁分會副會長任自放和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歐陽效勇擔任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博導郝際平,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裁侯金龍,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牟廷敏,同濟大學教授、博導肖汝誠擔任委員。會議由建筑鋼結構分會副會長周瑜主持。 成果完成單位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玉、技術中心辦公室主任李彩霞、分公司總工魏華、項目總工馬文輝、分公司總工辦周妤蓮等課題組主要成員參加了會議。 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玉 評價會上,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玉首先致辭,對本成果的背景及意義做了簡要介紹,項目總工馬文輝代表課題組匯報了該研究關鍵技術、創新點、成果及推廣等方面內容。評價委員會專家聽取了完成單位的成果匯報,審閱了相關技術資料,經質詢和討論,該研究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課題研究形成以下創新成果: 首次研發了可調節鉸軸支座精確安裝首節段拱肋施工技術,確保了首節段拱肋安裝精度,解決了大跨度提籃拱橋拱肋高精度安裝的技術難題。 首次研發了提籃拱橋“正吊正扣”施工技術,突破了傳統提籃拱橋塔架結構和拱肋吊裝技術,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建立了適用于提籃拱扣索一次張拉施工優化計算方法,實現了扣索一次張拉到位、避免重復調索,縮短了安裝工期,提高了主拱圈合龍精度。 課題研究成果已獲得授權專利17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形成省部級工法1項,發表論文6篇,參與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編制各1項,該研究成果已在南寧南過境線(吳圩機場至隆安段)高速公路沙尾左江特大橋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推廣應用前景良好。 郝際平會長在最后總結講話中肯定了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近些年在拱橋技術攻關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以實際工程應用為導向,深入研究,這對推動鋼橋建造技術的提升和應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協會一直非常重視科技方面的工作,在促進行業進步和工程質量提升等方面做了許多探索性工作,希望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激勵企業科技研發投入,促進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同時協會為了細化服務內容,于2019年成立了鋼結構橋梁分會,目的也是根據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務,共同推動我國鋼結構橋梁行業高質量發展。
沙尾左江特大橋